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大学文化 >> 理论研究 >> 正文
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20 17:26:20 点击数:

[摘 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也对时代新人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高校要重视道德建设对时代新人的塑造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深化道德养成,积极营造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德育;道德实践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道德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时代新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应当重视道德建设对时代新人的塑造作用,挖掘时代新人蕴含的多重内涵和作用,并分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时代新人培育所提出的内在要求,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个人成长规律的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深刻理解时代新人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时代新人”这一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提法,时代新人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直接相关,此后“时代新人”的主体性特征日益凸显,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立足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有必要从人才培养定位、内在本质特征及其价值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内涵梳理,从而加深对时代新人的理解。

1.培养定位:时代新人肩负着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论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的人才培养定位,体现了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反映出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道德要求。同时,时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厚植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引导其明大德,培育爱国情怀,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守公德,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担当意识;严私德,注重个人德行,锤炼意志品质,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将个人的不懈奋斗融入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之中。

2.本质追溯:时代新人凸显人的主体性与全面发展

时代新人身处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矛盾变化,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应对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其发展要素、道德水准也在不断完善。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储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新人中蕴含着“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是人对自我价值认可的基础,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积极映射,是连结个体意识与社会共识的纽带,是实现价值认同与价值转化统一的内在动力。时代新人的培育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出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个性化发展,也要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使不同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在社会交往中形成集体意识与共同理念;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唤醒人的内在共识,使人的“类本质”得以体现。时代新人将个体的主体性、群体的主体性以及人类的主体性相连接,实现了个体性、人民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使人不仅关注个体自身发展,更加注重广泛的群体价值,真正使人成为实践主体。

3.价值引领:时代新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取向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具有明确的政治内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体。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是以国家层面的“大德”为依据的,不论大德、公德与私德都体现着个体对国家的情怀与责任,也成为了时代新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对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也对时代新人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理解公民道德建设与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关系,明确公民道德建设对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要求。

1.根本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历史的、实践的,道德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同时,道德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变化。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理解道德,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使道德建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引导其正确评估和判断当前的道德问题,并立足社会实践,将人作为逻辑起点,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推动实际道德问题的解决。共产主义道德追求的是全人类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范畴。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根本地位,要求时代新人在增长本领、勇敢投身社会实践时,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把握好根本道德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

2.精准着力: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这四方面“德”的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社会、职业、家庭、个人不同层面共同构建的有机统一体,反映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全方位特征,也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新的时代要求和更丰富的道德内涵。

一方面,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需要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践行家庭美德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个人品德养成好品行,这些具体细致的要求,是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内涵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是道德的主体,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社会、职业、家庭中的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个人的德行出发,重视个人道德素养的培育,也会影响周围的个体,进而形成水平相对稳定的道德群体。因此,在时代新人培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整体的道德素质建构,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3.动态养成:实现道德建设中知情意行的转化

时代新人道德建设的过程是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要素相互转换的过程,是从道德认知出发,上升到道德意愿与道德情感,产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直至道德意志,最终到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的转化过程。道德素养的培育是由表层向深层不断发展的,是知行合一的养成过程,最终使时代新人发自内心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道德认知是对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基本内容和要素的认识,可以反映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道德修养层次等方面的内容。道德认知是起点和基础,是时代新人客观、理性地建构道德规范的过程,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当代青年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使其对道德的知识性认知转化为情感上的共鸣,强化道德认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培养时代新人的道德意志,筑牢道德根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道德实践则要求时代新人应当将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融入到社会、职场、学校、家庭等各方面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公民道德建设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路径选择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提升人生境界,同时也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道德养成,在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完成道德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使时代新人树立远大志向、塑造高尚品行、练就过硬本领,从而实现历史使命、时代重任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1.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校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时代新人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应当遵循青年的群体特征和道德认知规律,将德育工作浸润人心,要倾听青年的声音,以平等互动的方式与其对话,使立德树人与广大青年所思所想、生活关切紧密结合,从而真正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道德认同、情感认同的时代新人。

2.在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中提升人生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明确要求。这“四个正确认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密切联系,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对时代新人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需要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升民族自信心,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与外部世界,既有鲜明的爱国情怀,也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在与世界的互动和对比中,理解和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晰价值取向和规范要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到务实行动上,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坚持在躬身实践中深化道德养成

时代新人的道德培育既是理论层面的,也是现实层面的,需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协调,形成完整的道德养成体系。高校可以组织开展“雷锋精神永驻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使青年在实践锻炼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品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城市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在奋斗中增长才干,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干中理解劳动的伟大与崇高,同时在劳动和实践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

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社会氛围和风气既是全社会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深深地影响着道德水平的时代性进步和个体化发展;校园环境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体现着育人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家庭环境是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最直接、最深刻的场域,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培育时代新人,应当重视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把时代新人的道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启蒙和熏陶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明德守礼、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使得环境发挥出正面的渗透作用,从而促进青年人在成长的各阶段、不同环境下都能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本文为2020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党建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冯 刚 王 莹,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地址:(忠山校区) 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版权所有:西南医科大学宣传统战部 联系电话:0830-3161222 传真:0830-3161222 邮编:646000      
 网站备案编号:蜀ICP050268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