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校应深刻认识党中央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的重大意义,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开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广西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党中央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确定了全面实施新时代学校“1248”总体发展战略,对分两步基本建成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作出了全面部署,以期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把握前进方向 夯实发展根基
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根本前提。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师范根脉,坚决扛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接续奋斗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学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推动党的全面领导与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优势,确保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行稳致远。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学科布局、人才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激励、资源优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完善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创造性改革创新推动学校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以引领性改革推动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笃定前行。
坚持服务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中抢抓机遇,确保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筑高平台、夯实基础。
坚持依靠师生谋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将学校事业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全校师生员工勇毅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制定四大战略 凝练特色优势
一流大学建设,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学校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应准确把握党中央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凸显学校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努力开辟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全面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坚持把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动学校质量治理整体性流程优化、机制塑造和文化打造,同步带动学校改革发展事业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以高质量赋能国内一流大学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议”“急事速议”引才制度,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造就一支以科学家和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优秀学术梯队为支撑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努力构筑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高地。
全面实施创新兴校战略。坚持“四个面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形成更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高校担当、作出高校贡献。
全面实施特色办校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把彰显特色作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题,将特色发展与攀登一流有机统一起来,建强教师教育特色,做优“人文强桂”特色。统筹强化科技兴桂和国际教育特色。努力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特色办学体系。
围绕十大工程 推进全局统筹
准确判断当前所处历史方位、找准奋斗目标,才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在新格局中有新位置。学校统筹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着眼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引育集聚、科研创新提质工程。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2.0升级版行动计划,加强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四新”建设,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博”贯通式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健全完善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坚持一流牵引、分类统筹、交叉驱动,努力构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推动基础学科巩固发展、新兴学科高位发展、人文社科繁荣发展、理工学科融合发展。强化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高地。坚持追求重大原始创新,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做大做强高能级科研平台,构建高质量科研创新体系。
着眼提升治理能力,实施内部治理增效、条件保障跃升、民生福祉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深化综合改革攻坚,实施“强院兴校”战略,推进职能部门机构改革,调整优化学院设置和资源配置,着力破解学校新发展阶段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推进海绵校园建设,打造多样性主题文化景观群落和设施;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加快自治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强化教辅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改善教学科研设施,加强智慧图书馆和图书情报硕士点建设,高质量办好学报,深度发挥档案存档留史、资政服务作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提高教职工待遇,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办好办强附属学校,加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构建高品质民生工作体系。
着眼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实施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和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化产教、科教、校地、校企“四个融合”,加强校内产学研要素与地方政府政策、产业、空间要素深度集成,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人员共生、校地融合的发展格局。立足国内、面向东盟、辐射世界,深化国际教育内涵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秉持大学“人文实验室”建设理念,统筹推进文化育人,构建高质量大学文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总基调,支持建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奋力打造“主题出版引领,教育出版为轴,人文社科出版与古籍文献出版两翼齐飞”的新出版格局。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